为啥总有人浪费粮食?为啥关注粮食新闻的人越来越少?
六年级小学生的调研报告解决了学校的剩饭剩菜问题
这堂思政课的主题是“粮食”,上课的老师是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第一小学的郑晓娟,她也是学校的校长。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的道理,每位学生从小就知道,又能有几个孩子真的明白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并付出行动呢?
上这堂课之前,郑晓娟让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粮食问题”的项目式学习,其中六(1)班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进行调研,得出了调查报告。
这堂课,就是根据学生们的调查报告进行的。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认识这个问题,郑校长还请来了粮食专家韩晓敏当场为学生答疑解惑。
发现低年级孩子浪费严重
建议食堂阿姨看年纪打饭
“为什么人们肆无忌惮地浪费粮食?”课堂一开始,谢思颖和她的同伴走上讲台,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调查结果。
“在调查时,我们先随机采访了路人和同学,询问了他们浪费粮食的情况,以及浪费时的心态。我们发现,9~15岁的人浪费情况最为严重,而且在浪费时是无所谓的态度。”谢思颖说。
这个结果让谢思颖非常困惑,因为学校里每天都在强调不能浪费粮食,按理说学生的节约意识应该是最强的,可为什么学生中的浪费会这么严重?
于是,她们便在校园进行调查,收集了1~6年级学生的剩饭情况,并寻找原因,“我们发现,4年级是一个分水岭。在1~3年级,学生的剩饭现象非常严重,几乎没有吃完的学生;到了4年级,剩饭与不剩饭的学生数目相当;在5~6年级,只有少量的学生会剩饭。”
于是,她们询问了这些剩饭的学生,发现他们剩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饭菜不合口味,有些菜品不喜欢吃;二是饭菜实在太多,他们吃不下。
“1~3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小,饭量也小,但是打饭阿姨打的每一份饭菜,分量都是相同的,而这样的饭量对小孩子来说实在太多。”获得答案之后,她们便找到了食堂打菜阿姨,建议他们根据学生的年龄来分饭,同时在分饭时可以适量少分一些饭菜,让那些不够吃的同学自己添。
没想到建议提出后,成效非常明显。现在全校千余人,每天的剩饭剩菜只有半桶左右,很多低年级的学生都能成功将饭菜吃完。
物质条件丰富了
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
宋柳依和组员的调研主题是“为什么粮食新闻没有广泛报道”。
“我们搜集了钱江晚报近2个月的报纸,统计了农业、金融、体育、娱乐等话题的报道,其中关于金融的报道有80篇,关于体育的有53篇,关于娱乐的有47篇,而农业话题的报道只有16篇。”宋柳依说。
同时,她们还关注了其他的媒体,发现金融、体育、娱乐都有专栏,但是农业没有。
为什么媒体对农业的报道这么少?于是,他们也上街随机采访路人寻找原因。
他们共访问了30人,回答如出一辙,大家并不关心粮食话题,即使报纸上报道了,也很少有人花时间看,因此媒体的报道也就少了。
“在采访时我们发现,除了做食品生意的商人以外,我们几乎找不到关注粮食的人,因为大家觉得现在粮食遍地都是,不再珍贵。”宋柳依分享了采访片段,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诉说了自己童年时下地干农活,经常吃不饱饭的时光,对于那时的人来说,粮食是很珍贵的东西,要是有小孩浪费粮食一定会遭到大人的责备,但是现在的孩子不太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现在出去吃饭,弟弟妹妹要是浪费粮食,很少会有大人去批评他们,点菜时也是顺从他们的意愿,他们想要什么就点什么,也不会考虑到底能不能吃完。”宋柳依说。
杭州余杭区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仓储部经理韩晓敏,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粮食储备领域几十年的经历,以及对粮食的看法。“现在的粮食,无论是在品种的多样性上还是产量上,明显增加了,因为物质条件的丰富,人们不再珍惜粮食。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餐厨上一年的浪费,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但即便如此,大家也要牢记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要知道保证所有人的吃饭问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现在丰富的粮食产量,是像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绝不能因为眼前的安逸忘却过去的困苦。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发扬我们勤俭节约的良好传统。”韩晓敏的话让学生们很受教育。
梁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