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军事天地

二级军士长张新昌:少林寺走出来的“发明家” 发布时间:2019-06-11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6月10日消息(记者张灵雨 宋鹏超)他曾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

  他有100多项革新成果,可谓部队里的“发明家”;

  他获得全军士官人才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

  他徒弟遍旅,基本每个营都有一名;

  他就是带领全组获得陆军“砺装-2019”武汉赛区履带装备底盘修理班组赛第一名的来自第79集团军炮兵某旅的二级军士长张新昌。

在少林寺的那几年,成了我进入部队的敲门砖

  26年前,15岁的张新昌,因体质不好,被父母送进了少林寺塔沟武校。武校的学费并不低,一年1200元。

  1993年,1200元意味着什么?

  对于张新昌的家庭,意味着他们需要把多年来种地攒的钱全拿出来才够交齐所有的学费。

  在那个时候,张新昌的父母,可能仅仅只是想让体质不好的小儿子能够更健康些。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现在这个看似平凡的举动为小儿子的未来带来了什么样的巨大变化。

  两年半的少林生涯,张新昌身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身体素质的强健,改变更大的,是他的性格。

  进少林寺之前,张新昌性格内向,不爱出门,每天喜欢在家里待着。毕业后的他,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外向、充满了使命感责任感的张新昌。

  作为套路二班的班长,张新昌“统领”着全班50多名同学。第一次做这么多人的“小领导”,尚未明白何谓责任感的他,只是依稀懂得应该带着他们好好锻炼。于是每天早晨四点钟,张新昌带着全班同学起床跑步。

  当时有个女孩子,名叫小凤,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学员。晨跑时,因体力不支,跑着跑着掉队了,因为当时是冬天,天气有些冷,她就用兜里的火柴点燃松树枝想取暖,结果着火面积有点大,惊动了校方。

  很快,校方查出了“罪魁祸首”。作为班长的张新昌自然也逃脱不了干系——屁股被棍子打了十多下。还是半大少年的他硬是咬着牙扛了下来没有哭。

  这可能是张新昌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什么是沉重的责任感:自己作为班长,肩负着照顾好班上其他孩子的责任,受到处罚完全是应该的。

  就这样,小小的张新昌仿佛一夜之间从懵懂少年成长起来了。

  毕业后回到家的张新昌,感觉在家里待着毫无用武之地。他想当武警。

  因为看了很多武打片,青春年少的张新昌心里也有除暴安良的梦想。

  从少林寺毕业的张新昌刚满18岁,正是当兵好年华。本就是退伍军人的父亲张殿生也很是支持小儿子的选择。

  但是事与愿违。来村里征兵的兵种中没有武警,张新昌有点失落。不过也没什么关系,别的兵也是兵嘛。

  接兵干部是步兵,验兵时让张新昌做了一个“才艺表演”。说是表演,其实要求并不高,踢踢腿看看健不健康基本就可以。

  张新昌现场表演了一个“少林单刀”。身材不再单薄的他,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力量感。

  毫无意外,接兵干部见猎心喜,知晓张新昌想当武警,便告诉他:“你到部队来,有很多练武的机会。”

  就这样,张新昌开始了自己的部队生涯。

始于“被迫”,忠于热爱,部队里的“发明家”诞生了

  让张新昌和维修保障结缘的,竟然是一张处分表。

  进入部队之后,各方面素质比较强的张新昌被评为十佳新兵。那个时候,正赶上在部队里配置自行火炮,履带式。当年这种火炮是非常先进的,先进到什么地步呢?连专业维修人员都还没来得及培养出来。

  旅里配备了这么先进的装备,没有保障人员怎么能保证它的战斗力?事情很严重,旅长很重视。直接签字下了一个文件:把今年十佳新兵全部送去学维修。

  当时正面临提干的张新昌直接就懵了。走还是不走?走的话,面临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不走的话,旅长的白纸黑字在这搁着呢,能拒绝吗?

  想到营长为了培养他不知耗费多少心血,张新昌还是拒绝了。没想到下一刻,前来接人的装备部门领导直接拿出一张盖了章的处分表:去不去?

  半小时后,张新昌坐在了前去学习的车上。没办法,对一个下连不久的新兵来说,处分表的分量太重了。

  虽然被迫“转行”,学了一个星期的张新昌感觉这个东西很对自己胃口,他开始认真研究起维修保障这一行。八个月后,顺利毕业的张新昌拿到了学员中唯一一个二级证书,直接去了旅里的军械修理所。

  到了军械所,张新昌主动找所里经验丰富的老志愿兵学习相关维修知识。不过,思路这种东西,如果不是自己理解的,别人教你也白教,这点张新昌深有体会。他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自学、请教、摸索,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深藏于大脑的“发明家”天分被张新昌渐渐挖掘出来。

  2008年,张新昌获得了第一个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个发明是为了教学提供的,源起于当年部队配发的自行火炮因科技含量高,而产生的维修困难问题。为了尽快地提高维修保障能力,必须通过教学培养出更多的维修尖子。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难题:如果用真实的装备搞教学,内部的油路根本看不清楚,如何能让大家学到该火炮液压系统的油路走向以及故障排除这方面的知识?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发明一个透明的模拟训练器。

  一个革新小组成立了。张新昌负责牵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难题攻关了,“液压仿真训练系统”由此诞生。

  这个系统能让所有的技术人员、修理工清楚地看到故障点发生在哪儿,油路的走向,还有野战条件下容易出现的故障等等。为部队的教学做出了很大贡献,得到了首长的高度评价。

  因专业技能过硬,2009年,集团军组织的专业大比武中,张新昌获得个人第一。2011年,原沈阳军区举办的“优秀四会教练员”大比武,他再次夺得桂冠。2012年,张新昌转为二级军士长,也是当时部队中唯一一个二级军士长。

  入伍23年,张新昌荣立2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获得全军士官人才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在部队研制了各类革新成果总计100多项,其中有两项得到了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十年如一日,支撑着张新昌保持着永不衰竭的钻研动力的,是他对装备维修的热爱。

徒弟遍旅:技能与人品同样重要

  5月28日-6月4日,在武汉赛区举办的陆军“砺装-2019”比武竞赛中,既是班长又担任教练的张新昌带领小组拿了履带装备底盘修理班组第一。

  这个队伍中,都是张新昌的徒弟,他们平时都亲切地叫他“师父”。

  仔细一问,这些徒弟分布很是奇妙,几乎每个营区都有,可以算遍布整旅了。“每个营我都会挑至少一个,”张新昌答道,“因为每个营都有一个抢修班,教好一个徒弟就可以让他在这个营发挥光和热。”朴实的言语,真诚的目光,伟大的灵魂。

  宁缺毋滥,这是张新昌挑徒弟的准则。虽然他打心底里愿意教更多的徒弟,愿意把自己的维修经验、所思所想倾囊相授。但是,要选什么样的人做徒弟,这点很重要。

  在他看来,除了技能之外,人品同样重要。无偿分享、善于表达,两个因素缺一不可:作为维修技师,自己“吃独食”怎么能带动整个营的发展?不爱表达不会说话怎么能把自己的想法经验完整正确地传授他人?

  第79集团军炮兵某旅的火炮技师高峰,在履带装甲底盘制动不灵的单兵技能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总共用时20分37秒,和第一名只差了8秒。紧随高峰获得第三名好成绩的,是同样来自该旅的王浩飞。他们都是张新昌的徒弟。

  训练上,张新昌对他们的严格自不必说。高峰告诉记者,每天早晨4点钟,师父张新昌就要起床督促他们进行训练。晚上也是如此,每天都要加班加点。累的时候可以休息吗?不行,继续练。张新昌在训练方面不允许一丝含糊。

  但是,真的累了,张新昌会主动给大家买水、协调医疗。既是师父,更像父亲,王浩飞很是感慨。

  张新昌很重视立人。更懂得以身作则的力量。

  他自己做任何事从不会半途而废。比如修炮,修不好从来不会放弃,“一个螺丝拧不紧就可能会影响整个战斗,别说一个没修好的装备了。”受他影响,徒弟们做事从来都是一丝不苟,认真严谨,有始有终。

  师父张新昌的身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无论是令人敬佩的为人处世,还是硕果累累的发明革新,都值得王浩飞为之奋斗拼搏。

  拜师十多年以来,王浩飞见证了师父获得一个个二等功、三等功,数量多得让徒弟们很是羡慕,“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王浩飞认真地说,“这些奖项都是对我们的鼓励。”

写在最后:

  入伍23年来,张新昌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军营,算下来一年中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能回到家中。他感觉非常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孩子:家庭各方面的事务、孩子的培养全部是妻子一个人承担。孩子十几岁了,父子俩相处时间屈指可数,对他这个父亲感情上并不亲近。

  不过,令他倍感欣慰的是,儿子非常像他,毅力都很强,中考时,班里只有四个体育满分,儿子就是其中一个。

  父母是张新昌心里的另一个痛点。他们都已经70多岁了,因年纪大腿脚不方便,只能常年待在老家,而张新昌更是忙得每年基本只有一周时间能到老家去照顾他们。张新昌既难过,更无奈。

  顾了大家舍了小家,这是张新昌的军旅人生,更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军人的军旅人生。

  “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虽然流传已久有些老套,但却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