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魅力中华

牡丹江:小果蔬透着三种“范儿” 发布时间:2019-06-0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哈尔滨6月7日电  题:牡丹江:小果蔬透着三种“范儿”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闫睿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果蔬种植兴起“数字范儿”,产业走向“工业范儿”,经营闯出“国际范儿”,“口岸”搬到农民家门口,新鲜果蔬24小时摆上俄罗斯餐桌。牡丹江由此成了“东北亚菜篮子”,鼓起了农民钱袋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6年全省领先。

  种植兴起“数字范儿”

  从2003年冒着风险种植两亩地洋葱起家,到带动三四十户种菜超过1万亩,王福东创建的宁安市民生瓜菜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但种植变得越来越轻松了。

  “我们正在搞‘数字农业’,用上‘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这边手机下指令,那面水肥就进地了。”王福东说,别看我天天跟土打交道,心里却装着高科技,“你看,那边是小型气象站,还有虫情分析灯和生产可视化系统,旱了自动喷灌,有虫情就预警”。

  前几年,王福东曾“刨根问土”,主动带大家搞起轮作。他还开辟了30亩试验田,每年新试验100多个品种。

  王福东种的全是出口蔬菜,每年仅洋葱一项就出口3000吨。记者好奇地探问:“赶上好年景,挣个二三百万元没问题吧?”皮肤黝黑的王福东两眼一眯,淡淡地说:“挣得不多,也就千八百万吧。”

  像王福东一样从事蔬菜出口经营的,在牡丹江市越来越多。当地跳出“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耕地局限,带领农民精做特色农业、闯荡国际市场,农业变洋气,农户心里美。

  “2018年,全市建成农产品出口基地41万亩,当年农产品对俄出口量突破20万吨。”牡丹江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士说,市里严把出口蔬菜质量关,农业部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合作,对出口基地实施备案。全市蔬菜种植先进技术普及率达95%,还引进30多个国外优良品种。

  产业走向“工业范儿”

  步入绥芬河市蓝洋农业科技生态观光园,莲雾、百香果、火龙果令人目不暇接,黄瓜吐绿上架,让人仿若置身南国。负责人王颖冬说,观光园引进了航天育种、温室无土栽培技术,开展“南植北移”“南菜北种”。

  牡丹江市瞄准工厂化发展,近年来兴建了一批设施蔬菜基地,总种植面积达24.8万亩,其中棚室种植6.3万亩。“市里支持新建了冷暖棚,出口的西红柿一年产两茬,风雨不误。”宁安市庆雨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付庆丰说,还有农业执法局全程溯源管理,确保质量。

  目前,牡丹江市已形成连片专业化种植蔬菜出口基地9处,专业村37个。在宁安市海浪镇盘岭村,“细挑”的青刀豆、“圆嘟嘟”的南瓜,大批量销往日本。村党支部书记关强说,日本客商对进口蔬菜品质要求很高,从种到收要经过十几项检测。

  “不能闷头种,也得搞加工。”关强说,村里从农发行贷款200万元,成立了安泉果蔬有限公司,厂房于去年投用,当年就加工了1000吨青刀豆和南瓜。车间内,刚摘下的新鲜青刀豆,经过高压清洗等一番“梳妆打扮”,速冻封装,经由合作的山东一家公司出口。

  “上个月,咱公司也拿到出口资质了。今年计划种植青刀豆、南瓜6000亩。”关强很是兴奋。近年来,牡丹江市蔬菜出口产业总量扩大、效益增长,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持续打造俄远东地区放心“菜篮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果蔬生产出口基地。

  经营闯出“国际范儿”

  牡丹江市积极推进跨境物流建设,形成“境内有基地、境外有市场、中间有通道”的产供销一体化格局,年出口农产品占全省对俄外销农产品总量的三分之二。

  宁安源丰对俄国际物流园区内,工人正将精选的番茄、彩椒、桃子、胡萝卜等打包装箱,经过检验、检疫、报关等程序,装上俄罗斯大货车启运。不到24小时,就能摆上俄罗斯人的餐桌。

  “2011年运营以来已累计出口果蔬近70万吨。”园区后勤经理李连玉说,园区有1.3万平方米恒温保鲜库,有三四十家商户从这里走货。宁安市商务局副局长殷宪侠说,这相当于把口岸功能搬到了内陆城市,效应一下子被释放,周边果蔬种植从20万亩扩至70多万亩。

  “我们在国内组织菜源,到俄远东地区直接进商超销售。”在园区走货的业主康维说,以前要通过200多公里外的口岸转运,蔬菜夏天怕捂、冬天怕冻,不少钱都搭在运费和损耗上。现在“口岸”就在家门口,多部门入驻、一站式服务,方便快捷。

  坚持基地、加工、市场三路并进,牡丹江市加速农业向全链条转型升级。王颖冬经营的蓝洋经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果蔬出口20多年,年均向俄罗斯出口果蔬10万吨以上。她说,跨境通道的打通,不仅便利中国果蔬外运,也把俄罗斯的面粉、天然蜂蜜、糖果等带给中国居民。

  牡丹江市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肥沃黑土地上的农产品正走出村镇,源源不断地走向国际市场。今年前4个月,全市果蔬出口额达5.11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