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中华风采

【奋斗的中国人】林纯莹:“最美”援外女医生的非洲探险之路 发布时间:2019-06-01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广州5月29日消息(记者孙冰洁)广州向西,飞行一万多公里,十多个小时的航程,可以抵达非洲西部国家——加纳。

  从2011年起,来自广州的女医生、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院长林纯莹数次往返于中国与加纳之间,在前后持续八年的援非之路上,将医疗资源从南粤大地传送到西非,为加纳建立了一支带不走的心血管医生队伍。

  一句玩笑开启的非洲之旅

  初次见到林纯莹时,她正随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名医走基层”专家团前往陕北榆林,为当地民众义诊并对当地医生进行带教。

  5月末的陕北风沙依旧很大,气候干燥,但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林纯莹并无丝毫不适应。她穿着运动鞋,随身带着一个装满便携式血压计和听诊器的塑料袋,进出于窑洞之中,耐心地询问当地村民的病情,并给出进一步的就诊指导。

  对于林纯莹来说,到基层义诊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她去过环境远比这严酷的多的地区,比如非洲,并且一待就是整整两年。

  2011年之前,林纯莹从未去过非洲,和大多数人一样,非洲大陆对她来说,是一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她未曾想过此后的职业生涯,将与非洲结下不解之缘。

  这一年11月,国家正在征集第二批援非医疗队成员,林纯莹所在的广东省人民医院正好有一个名额。时任心血管中心副主任的林纯莹跟院长半开玩笑地说:“我去怎么样?”原本是半开玩笑的一句话,竟成为现实。自嘲“硬着头皮上”的她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成为第二批援非医疗队的十名成员之一,并担任队长。

  “那时其实很紧张,觉得有点闹大了,但仔细想想又觉得很多东西就是需要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去了也就去了。”就这样,因一句玩笑话而开启的非洲之旅,开始了。

  初到非洲受冷遇

  同年12月,林纯莹离开广州前往加纳,抵达加纳首都阿克拉时仍是盛夏,迎接她和团队成员的是四十多度的高温。在这里,她将度过两年时间。

  “被蚊子咬300口,就可能感染疟疾”。这是援非医疗队中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出发前,很多人“警告”过林纯莹,加纳蚊子肆虐,疟疾、流行性脑膜炎等恶性传染疾病发病率极高,家人对她此行也充满担忧。作为援非医疗队的队长,林纯莹的内心也忐忑不安。她笑着告诉记者,来到加纳的第一天,她就和团队成员把住处的窗户全部换成了纱窗。

  医疗队所援助的加纳克里布教学医院,是西非最大的医院,占地达3万平方米,是国内普通医院的近百倍大小,从一个科室到另一个科室甚至需要开车前往。虽面积广阔,但诊疗水平却并不高,加上医疗设备简陋,这所医院的心内科死亡率每月高达11%,而当时在中国国内这一数据不到1%。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纯莹本以为中国医生到了非洲会很受欢迎,谁知刚到医院,医疗队就遭到了非洲同行的“冷遇”。“没人指引我们,甚至设备也要自己找。”林纯莹发现,当时医院同时还有来自欧美的医疗队在此支援,由于对中国的医疗技术不了解,医院对初来乍到的中国医疗队也并不认可。林纯莹等人在仓库足足翻了两个小时,简陋的手术器械才初步到位。找到的6台除颤仪,却无一台可用。

  第二天,恰逢一台疑难手术开台。患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房间隔缺损,已造成心脏严重扩张,三尖瓣反流,当地医生一筹莫展。手术由中国医疗队员主刀,完成得漂亮而迅速,用的还是中国产的心脏瓣膜。隔天,患者苏醒,并脱离ICU监护。

  这台手术最终让林纯莹与队友赢得了加纳同行的尊重。抵达的第三天,休息室多了咖啡和奶茶,加纳的大批记者也纷至沓来,采访援非的中国医生。

  自此,当地医生开始积极要求与中国医生一起上手术台,逐渐形成了“一对一”的指导模式。

  “你要被当地接纳,除了过硬的本事别无他法,就是这样。”林纯莹说。

  43℃高温下做流行病学调查

  毎周参加一次内科大查房,一次全科讨论,两次专家门诊,毎月最后一周死亡病例讨论……两年的全职援非生涯中,林纯莹根据克里布医院的条件和配套设施,将中国捐赠的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充分运用到临床,并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给予技术指导。

  医疗队还前往阿克拉四周的偏远山区和社区义诊。通常义诊的消息一传开,很多加纳人从方圆10多公里赶过来,“到了现场,至少有上千人在那等,一排队可能就是七八个小时。”

  林纯莹有个习惯,每到一个新地区,都会重点考察一下当地的特殊疾病,如果有条件,还要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在非洲的两年里,她就和队友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首个非洲国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这次调研,她两次赴加纳,历时三个月,对1100例加纳人的身高体重、血尿生化指标等多项信息进行了采集,大部分人是第一次接受这样的全面体检,“很多人查出了疾病或潜在风险,全世界都没有非洲的数据,这些内容很珍贵。”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次调研经历了怎样的波折。没有合适的场地,最后是在当地教会腾出的教堂里进行的;43摄氏度的高温下,超声机发热到自动跳闸,“用冰左右敷着都不行,”停电更是常有的事,队员尝试把发电机拿到当地有空调的人家,结果因停电空调开不了,只好花钱在酒店开了一间房,把参与调研的民众一次次拉到酒店做超声,再把他们送回去……

  走出非洲,留下带不走的技术

  从2011年底前往非洲到2013年底完成援助,林纯莹中间只回国一次。

  “回国时我发现,我的母亲,头发全白了。”

  但是她的努力却没有白费,中国医疗队在克里布医院建立起了心内科病房管理模式,在她离开之前,病区死亡率降至5%。

  但回国之后,回想两年的援非经历,林纯莹总觉得不过瘾,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她:“非洲的同行究竟需要怎样的援助,什么东西才是带不走的?”

  她将想法凝结在一个项目方案中,提交给了有关部门。

  2015年底,林纯莹再次回到加纳。与她同行的,还有广东省人民医院的10名心脏病专家,他们准备在加纳内陆的医院再次展开援助。

  在林纯莹的设想中,医疗援非不是帮助受援国看多少病人,而是培训加纳精英人才,教会他们如何去治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将中国医疗高端理念和技术传播到加纳,组建精英团队,引领加纳心血管领域的发展。”

  除了带领中国的专家前往非洲,林纯莹所在的广东省人民医院也积极接纳前来学习的非洲医疗人员。2014年,首名加纳进修生Francs Aygekum来到广州,由导师林纯莹手把手进行培训,每个月参与手术量竟达60台,这在加纳简直是“天方夜谭”。“他成长非常快,学东西很用心很努力,过得比我还忙”,林纯莹笑言。

  一年后学成归国,Francs Aygekum如今已成为加纳心脏导管介入手术首屈一指的医生。林纯莹至今仍与这些带教过的非洲医生们保持联系,进行远程指导。时不时,会有医生在完成了一台漂亮的手术后,发照片给林纯莹,与她分享这份喜悦。

  如今,越来越多的加纳医生前往广州进修,有的在完成一年进修后还会向林纯莹提出申请,希望能再延长一年,学习更多的医疗知识。

  “我始终认为人才培养是最值得的。同时我们还要克服一个偏见,要用实力去赢得同行的尊重,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已经回到国内多年的林纯莹,每年仍会前往非洲三四次,原本因为一次偶然机遇结下的非洲情缘,如今她笑言“自己的脚步已经无法停止,这份非洲情结,会鼓励我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