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逐梦践行

拼劲 亲劲 傻劲——绿化工人张喜良的“三股劲” 发布时间:2019-05-29 来源:光明日报

  【大写的时代·大写的共产党员

  人们说,这个平凡如小草一般的绿化工人,干工作有股拼劲,对同事有股亲劲,乐于奉献有股傻劲——

绿化工人张喜良的“三股劲”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王胜昔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军旗

  清晨的熊儿河,是在啁啾中醒来的。

  作为河南省郑州市两大古老的河流之一,它与金水河一南一北点缀、调剂着郑州人的生活。

  绿化工人张喜良,就着咸菜啃完一个馒头,一碗鸡蛋茶下肚,骑上电动车在河岸两侧巡查。

  河岸两侧,绿树成荫,绿草如毯。他巡查的区域,位于熊儿河农业南路与东风南路段,一共20万平方米,有30个足球场大,近些年成为郑东新区绿化管养的“标杆”,不断吸引着众多绿化管养单位前来参观、学习。

  这是张喜良带领班组打造的“共产党员管养示范区”。这个平凡如小草一般的绿化工人,16年如一日种绿、护绿,把每一棵花草树木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来呵护,换来了“城在水中映,水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美景。

  干工作,他有股拼劲

  每次人抬肩扛的时候,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衣服划破了、腰扭伤了,都没听他吭一声。一下班,他都累的瘫倒在沙发上,没吃晚饭就睡着了。半夜饿醒了,再弄口饭吃。就这样,一个月下来,原本体重140斤的他,体重变成了130斤,整整瘦了10斤。

  “上个月,我们补植补种了1000多棵乔木,全部是胸径在15厘米以上的,均为全冠栽植,成活率超过99%”,郑东新区兴东园林绿化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东园林”)管养四部经理铁艳平说,树都活了,张师傅一个月瘦了10斤。

  他口中的“张师傅”,就是张喜良,今年67岁,满头黑发,腰板挺直,走路风风火火,说话干脆利落,似乎永远有使不完的劲。

  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绿化工人最忙碌的时候。今年,张喜良管养区域补植补种的主要是法国梧桐、杨树、柳树这些大树,有些地方因为条件所限,车辆机械无法进场,上千斤重的树就需要人抬肩扛来种上。

  铁艳平见识了张喜良的“拼劲”。每次人抬肩扛的时候,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衣服划破了、腰扭伤了,都没听他吭一声。一下班,他都累的瘫倒在沙发上,没吃晚饭就睡着了。半夜饿醒了,再弄口饭吃。

  好几次,树运到现场,都是凌晨2点多。张喜良接到电话,戴上头灯,叫上工人就赶到现场,连夜将树种好。他说:“这些树金贵着呢,早一点种上,成活率就大一些。”

  就这样,一个月下来,原本体重140斤的他,体重变成了130斤,整整瘦了10斤。但他看着栽种下的树都重新焕发了生机,觉得值!

  张师傅的“拼劲”,不是这两年才有的。

  2006年,张喜良接手这块管养区域时,有些工友捏了一把汗,当时草坪上全是野草,几乎看不见草皮,树一棵接着一棵死,换了好几个班组,都干不下来。

  张喜良带着刚组建的团队,把工棚扎在附近的河堤上,从挖坑到栽树再到养护,没日没夜地干,不到一年工夫,枯黄变成了葱绿,整个管养地带大为改观。此后,在多次评比中,这一区域在郑东新区都名列前茅。

  2014年,郑东新区的城市管养业务交由国有企业实施,河南省郑州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成立绿化、环卫、水务管养公司。张喜良来到这里后,干劲更足了。

  当时,地下水网管道老化,不能满足实际灌溉的需要。公司决定加大投入,更新、优化灌溉系统。张喜良主动请缨,带领工人自力更生,把管养区域内的水网管道全部改造一遍,实现了喷灌全自动。如今,只需打开开关,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管养区域的喷灌,减少了劳动量。

  张喜良在存储工具的简易房里腾出一间,当作起居室。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无论有啥急活、重活,他都第一个赶到现场。一年下来,他休息的天数不足10天。每个春节,也都是在管养段上度过。

  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拼?“绿化管养好比种庄稼,你对它好,它也对你好。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人下功夫了,花草树木才能长好。”张喜良说。

  对同事,他有股亲劲

  平日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都是第一时间赶到,出钱出力。如果听说谁家遇到难事,他都会帮上一把。凭着这股“亲近”,工人们都成了他的“老伙计”。班组的30人中,有10多个工人跟着他超过了10多年,最短的已经干了7年。

  5月20日,在张喜良的指导下,工人白喜叶驾驶着新型割草车,在河坡上的草丛中穿行。车过,疯长的草皮如同割过韭菜一般,变得齐齐整整。

  “要不是我们组长,这活我干不了这么长时间”,白喜叶说,她是附近都市村庄的村民,最初因为闲着没事当了绿化工,没想到跟着张师傅一干就是10年。

  张喜良的班组共有30名工人。提起他们的组长,都说他对人“掏心窝的好”。夏季,他自掏腰包买西瓜,可着劲让工人们吃。温度稍高一点,就要求工人们休息。

  “平日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都是第一时间赶到,出钱出力。如果听说谁家遇到难事,他都会帮上一把。”绿化工人金书枝说,今年春节前,爱心人士来慰问,给了张师傅500元。他又自掏腰包700多元,给每个工人都买了10斤鸡蛋。

  让金书枝印象最深的是,2013年8月,班组里年龄最大的绿化工人常艳贞收工回家时,骑着的三轮车刹车失灵,冲下了河堤。张喜良见状,没有犹豫就跳下两米多高的河堤,去救人。幸运的是,两人均无生命危险。但张喜良的腰部严重受伤,在医院躺了两个月,他说,“我的工人,我不去救那咋行。”

  更让工人们受益的是,张师傅毫无保留的手把手教他们提高技能。在郑东新区,张喜良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树穴整理法:不拿尺子,仅凭一把小手工铲,就能以树根为圆心,清理出一个齐整整的圆形树穴,既美观又方便浇水,工友们把此称为“喜良工作法”。

  张喜良耐心地将这个工作法交给了班组里的每一个人。几个掌握的好的工人,经常会被其他班组请去示范、指导,很快,这种树穴整理法在东区扩散开来。

  要知道,绿化管养工作脏、苦、累,待遇也不高,年轻人不愿意干,上岁数人干不长,流动性很大。但凭着这股“亲近”,工人们都成了张喜良的“老伙计”。班组的30人中,有10多个工人跟着他超过了10多年,最短的已经干了7年。有6名工人在他的悉心培养下,成长为公司的“管养能手”。这个班组也成为兴东园林人员最稳定、凝聚力最强的一支队伍。

  兴东园林公司总经理王聪选说,张喜良自身技术过硬又兢兢业业,善于团结同事又精于管理,他牵头在公司创建第一个“共产党员管养示范区”,他个人也荣获“管理标兵”“优秀绿化组长”“绿化管理能手”“优秀园林工作者”“城市化精细管理先进个人”“‘路长制’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在东区的绿化管养中树立起一面旗帜。

  乐奉献,他有股傻劲

  他的朋友总说他“傻”:“就是一个打工的,干吗这么拼?工资又不多发。”可每每看到市民惬意地徜徉在自己的管养段时,他就觉得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不好活,自己都觉得没脸面。”他说。

  2016年,张喜良在工作中不慎摔伤,导致腿部骨折。领导同事们都劝他多休息几天,没想到,他歇了不到一周,就坐在电动车上指导工人们干活了。

  来看望的朋友说他“傻”:“就是一个打工的,干吗这么拼?工资又不多发。”

  这两年,说他“傻”的人越来越多了。

  一家私营绿化企业老板,在听说张喜良的事迹后,专门赶到他的管养段查看。查看后,当场要挖他走,开出了1万元的月薪,顶他现在工资的3倍,张喜良愣是拒绝了;另外一名私营企业负责人,三番五次找到他,让他自己说待遇,也被张喜良拒绝了;附近一个小区的物业公司,绿化管养面积只有几千平方米,工作要比现在清闲的多,开出的工资是他现在工资的两倍多,他还是拒绝了。

  张喜良还拒绝了家里人让他安享晚年的安排。他的四个孩子均已成家立业,他的妻子又动过大手术需要人照顾,孩子们都劝他回家休息,享受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这也被他拒绝了。

  每每看到市民惬意地徜徉在自己的管养段时,张喜良觉得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又获得那么多荣誉,干不好活,自己都觉得没脸面。”他说。

  也许,只有了解张喜良的人,才知道这句感慨是他发自内心的。

  1967年,张喜良在武汉空军地勤部队参军入伍,他先后两次奋不顾身将两名战友从死亡边缘拉回,两次荣立三等功,1969年,张喜良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他的党龄已满50年。

  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张喜良的行动自觉。1973年,张喜良从部队复员以后,回到老家商丘市梁园区张王李村,先后干过民兵连长、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把一个地处偏僻、由3个自然村组成、4000多人的村庄治理得井井有条。

  2003年,张喜良离开老家,来到郑州。从种树到护绿,已经整整干了16年。这两年,他感到绿化工人“迎来了好时候”:工资越来越高,机械设备越来越全,队伍越来越专业,社会的认可越来越多。

  特别是今年2月3日,腊月二十九,还坚守工作岗位的张喜良,在环卫中转站里,接受了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的看望慰问。王国生握住张喜良等城市管养工人的手,说,“靓丽的城市离不开你们的辛勤付出,你们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光荣。”

  “那天,我上了报纸和电视,很自豪也很骄傲,我的儿女和亲朋好友也都打来电话,说替我高兴,我觉得自己干好绿化,值得了!”张喜良说。

  郑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牛瑞华说,“在深化‘路长制’改革、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郑东新区的城市管养,需要更多个‘张喜良’。”

  夕阳西下,走在熊儿河人行道上,樱花烂漫,海棠花开,柳荫成行。远方,望不到头的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

  《光明日报》(2019年05月2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