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徐瑞华一直高速奔跑在医学临床、科研、行政三大领域,志在探求医学真谛,解决医学难题,减轻患者痛苦。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他不仅是消化系统肿瘤领域学科带头人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引领者,更是一名时时面对病友、心怀病友的医生。
“我们要永远不忘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初心,以坚守、努力与精益求精的医术追求,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徐瑞华说。
从医三十载多项创新成果国际领先
三十年前,21岁的徐瑞华便成为了一名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生。后来,他师从国内肿瘤化疗首开先河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管忠震教授,学习疑难重症肿瘤的诊治。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从硕士到博士,他的专业水平显著提升。
2002年,带着强烈的学习世界一流肿瘤诊治技术的愿望,徐瑞华远赴全球最著名的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做访问学者。三年的历练,让他开阔了视野,诊治和研究的思维与能力也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在此期间,他锁定了在消化道肿瘤领域不断探索的目标。
回国后,结合大量诊治中国病例的临床实践,徐瑞华带领行业协会推动中国消化道肿瘤规范化治疗体系的建成,受国家卫健委委托先后牵头制定了消化道肿瘤相关诊疗规范6项,并在国内推广应用,提高了我国消化道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
徐瑞华时时心怀病友,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往往就是直奔病房。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他带领课题组坚持开展临床问题研究,节假日加班加点是常态。他时常这样勉励自己的团队成员:“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面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疗效不佳的痛苦,他致力于开展肿瘤的早诊早治,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可用于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DNA甲基化分子标志物,提高了肝癌早诊率和预测准确性。他不断探索处于不同时期肠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效果,牵头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创新性成果:首次创建了晚期结直肠癌一线及二线、三线治疗新方案,建成了全程治疗新体系;率先完善了晚期胃癌的靶向治疗策略,显著延长了生存期。
锐意进取打造世界顶尖癌症中心
作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学术带头人与行政负责人,徐瑞华也是一位追梦人。
在他的带领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不断改善就医环境,打造花园式医院;响应国家医改政策,推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耗材加成,积极让利于民;探索互联网诊疗模式建设智慧医院提升服务效率,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主动推进分级诊疗与医联体建设,携手12省50余家医院组建国内规模最大的肿瘤专科联盟,并通过援疆、援藏、援外和智力帮扶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一流的肿瘤规范化诊疗技术惠及更多的群众。
近五年来,该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项目数和资助总经费屡创新高,稳居国内肿瘤专科医院首位;发表文章数量、质量居全国肿瘤医院首位;鼻咽癌、肠癌、肝癌、淋巴瘤等57项相关临床研究成果被国际指南采纳;获得省部级一等奖9项,国家级成果奖励2项。这些成果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为中国肿瘤防治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立足在世界最大的湾区,要有雄心和气魄,紧跟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征战世界癌症高地,成为世界顶尖的癌症中心,希望大家共同为实现健康中国而努力奋斗!让我们相互照亮前程,协手前进,勇攀高峰,实现攻克癌症的伟大梦想!”徐瑞华表示。
“十三五”期间,在前期雄厚建设基础上,徐瑞华勾画了要将中心建设成为“三最一流”(国内专科布局最全、服务规模最大、诊疗水平最高,综合实力国际一流)癌症中心的宏伟蓝图;并清晰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癌症中心“三步走”战略,到2035年要走在世界一流癌症中心前列,进入世界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