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历史传承

无声世界里的非遗传承者 发布时间:2019-04-15 来源:光明网 杭州日报

  在这座喧嚣的城市里,藏着一片“静土”。

  位于下城区河东路与长板巷交叉处的王星记扇业3楼的工作室里,静悄悄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两个大开间里,十几位“匠人”或画或写,在小小的扇面上下着功夫。仔细听,真能听到毛笔“沙沙”划过扇面的声音。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一提到扇子,杭州百姓总会想到王星记。拥有百年历史的王星记,至今仍固守着用古人所创的88道工艺制扇。王星记扇自古有“杭州雅扇”之称,与丝绸、龙井茶齐名,并称为“杭州三绝”。G20杭州峰会期间,王星记扇子又作为“国礼”惊艳亮相。因此,平时来制扇车间目睹整个传统制扇过程的人还真不少。

  有参观的人走来,端坐在红木桌前的十几位制扇匠人也丝毫不为所动,顾自专心。只是,偶尔,他们会用“手语”切磋商讨技法!是的,他们是十多位双耳失聪的聋哑人,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专注生产传承着王星记制扇这门具有144年历史的国家级非遗瑰宝。

  “我们这里一共有11位聋哑技师,他们都毕业于工艺美术学校。”王星记掌门人孙亚青说。多年来,孙亚青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他们,指导他们。

  寒来暑往,所有聋哑技师中,工作年限最长、作品获奖最多的一位名叫朱钧潮,在王星记已经已经工作了15年。就连他的妻子吴英也受他影响,爱上并加入了王星记,他们每天在一起伏案工作,成了王星记的“夫妻匠人”。

  40岁的朱钧潮,老家在浦江黄宅镇勇进村。他中等身材,浓眉大眼,相貌堂堂,师承孙亚青老师,是同辈青年匠人中的佼佼者。经过十余年的刻苦钻研,从最初的学习实践到如今的创作研发,他的制扇技艺已小有所成,不仅多次获得杭州市工艺美术展银奖、铜奖等,还带出了二十几个徒弟。依靠在王星记的打拼,朱钧潮还在杭州三墩买了房,安家落户,成为了一名新杭州人。“我很喜欢杭州的西湖,也喜欢吃西湖醋鱼、东坡肉。” 朱钧潮用微信打字告诉记者。

  坐在朱均潮前面的应蕾也是王星记一位优秀的聋哑匠人。应蕾2006年加盟王星记,13年来,主攻扇面书画,曾获王星记扇面图案设计比赛第一名,扇面作品《弥勒》获得第四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等。应蕾出生于一个小山村,从小便失去了听觉,为了克服自身的缺陷,她从小刻苦学习书画,从学校毕业后毛遂自荐加入了王星记大家庭。“在这扇的世界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生命的阳光。我会带着阳光力量,继续自强不息,朝着理想前进……”应蕾用手语表示。

  “王星记与聋哑匠人结缘有十几年历史了。为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王星记开始与聋哑人特殊学校挂钩,我本人也去学校指导,一些优秀的艺术装饰专业学生陆续被吸收到这个大家庭来。”孙亚青说,为了解决这些聋哑人技师的后顾之忧,王星记还专门申请了集体户口,为这些聋哑员工们在杭州落户安家。

  在王星记,无论外界云卷云舒,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制骨、糊面、摺面、上色、砂磨、整形、书画……这份难得的“宁静”,离不开在无声的世界里,默默坚守着的聋哑匠人们。

  (原标题《无声世界里的非遗传承者》,作者 许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