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东风来,柳枝摇,花儿朵朵开口笑。草儿绿,鸟儿叫,蝴蝶蜜蜂齐舞蹈……”4月3日上午8时,在银川市实验小学阅海一校区(以下简称“阅海小学”)一年级一班的教室外,传来了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他们早读课朗读的内容是《清明春始诵童谣》。
清明时节的阅海小学,庭前垂柳绽新芽,满园杏花朵朵开。这些变化,都被校园里善于观察的孩子们捕捉到了。
“大家看,这棵树就是白玉兰树。白玉兰是木兰科的白兰和玉兰的别称,是我国有名的观赏树种,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校园一角,四年级七班的学生沈姝彤与同学们边走边仔细观察校园里的小树,并为它们挂上“身份证”。“现在小树发了芽,说明清明节气是北方春意渐浓的时候,万物都开始生长了。”孩子们目之所及那些细微的变化,都成了心中对二十四节气的佐证。
当天,阅海小学课程的内容设置与平日稍显不同。看似是不同的学科,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清明时节。这是学校为孩子们特别设计的“清明节气课程”。
2018年,阅海小学开始探索“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系列之二十四节气学科融合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抓手,将节气文化融合到各年级的相关学科,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创新素养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多学科融合将大自然搬到课堂上
一幅手绘的自然笔记百米长卷、一百颗热爱大自然的童心……在操场上,五年级的100个学生正在用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形式,共同绘制一幅名为《童眼观自然》的自然笔记画卷,记录清明节气各种植物的生长变化,演绎不一样的风景。
节气之美在孩子们的眼中,留存于美好的记忆中。“我们之前尝试让孩子们针对每一个不同的节气做学习和探索并记录下感受,这样的模式也延续到了后面我们的‘节气课程’的学习中。”阅海小学教研室主任朱美燕参与了该校二十四节气课程融合研发的过程,她告诉记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校之前对学生们有一些零星的渗透,但像这样将节气融入到各个学科中系统地教学,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
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季节的流转,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节气指导农耕种植,今天同学们可以亲手种植一株植物,将其节气前后的变化一一记录在《科学记录册中》,了解一下节气对于种植的作用。”这是张曙宇这学期第二次给学生们上节气与科学的融合课程了。在科学课堂上,学生们被分成多个小组。在他的指导下,孩子们动手种植了凤仙花、水培大蒜、洋葱、红薯、马铃薯等。
“张老师,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在春天播种呢?”学生马荣轩在课上举手提问。这时,班上不少学生也一同陷入了沉思。
“有句农谚叫‘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张曙宇回答道,“春天气温升高,雨量增多,这些都是有利于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选择在春天播种,不然会错过时节和气候。”
“原来节气与科学密不可分,那我亲手栽培的植物一点一滴地成长,意味着我见证了万物的变化。”听到老师的回答后,马荣轩若有所思地说。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应该让孩子们学一学,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朱美燕说。据悉,该校在融合课程内容设置上分设低、中、高三个层次,例如低年级设置课程多为诵读节气的童谣、了解节气的习俗等,而节气和科学相融合是中年级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品节气诗词、读节气美文、撰写节气报告等则由高年级的同学来完成。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节气与各个学科的融合课堂上创新了思维,提升了能力。
老师的巧妙创意碰撞学生的灵动思维
“清明是个特殊的时节,在这个时候呀,如果没有做好合理的防护工作,很容易就会患上疾病。”冀晨曦在给三年级四班的学生们上健康课,“那么,你们知道应该怎么预防疾病和养生吗?”老师抛出问题,学生们思考片刻后立即积极举手示意。
“清明时节,我们要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遇到沙尘天气要戴口罩。”“我们还要防止花粉过敏,除了出门戴口罩,还要穿长袖长裤,防止与花粉亲密接触。”“老师,我觉得还要注意养生,胡萝卜就是一种很有营养的蔬菜,吃了它可以改善视力、净化身体、保护牙齿健康。”……孩子们细致地表达着自己的所思所想。
本是一堂普通的健康课,与清明时节巧妙地结合后,立马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他们通过课堂的学习,不仅懂得了如何依照时令保健养生、预防疾病。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体会与感受手工制作成一个个“养生卡片”,在课堂上展示。
一节清明节气与健康的融合课,将节气与养生保健、节气与美术创意表达、节气与科学等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前期,我们进行了一个周密的策划组织,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案参考,我们只能一边探索一边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由教研室定下来大方向,各个学科的老师们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具体设计教案。”朱美燕老师说,经过半年多的实践,课程进展顺利,不仅孩子们喜欢,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新的更深的感触。
家长马先生对于学校的“节气课程”表示非常支持,“现在班里的孩子大多都在城里长大,有的连蔬菜都分不太清,更别提节气农事了。现在在每个节气到来之时,孩子们通过课程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学习,更是传承。”
遇见二十四节气是一种美的教育
“遇见二十四节气,是一种来大自然美的教育。流年往复的千百年里,二十四节气让中国人活得精致优雅,生活不仅是春夏秋冬,更是二十四节气般的湿清有度、寒热得当,滋养着国人心灵的精神家园。”银川市实验小学校长遇旻感慨道,阅海小学将二十四节气作为探究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抓手,不仅是想让孩子们投入到一个更广泛的学科融合学习过程中,更希望创新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学习能力,基于“基础学科”全方位的积淀孩子各个方面的素养,给他们打开自然之窗、科学之窗、人文之窗。事实上,课程中孩子们的表现,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创新发展,离不开国民创新素养的养成,而青少年则要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为进一步推动创新素养教育工作向纵深开展,自治区教育厅于2018年10月下发通知,在全区初中及以下学段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实施创新素养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以“引导”和“唤醒”学生的创造力量。
谈到创新素养教学,遇旻认为,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小学应该把培训创新型教师放在首位,通过将互联网+信息应用技术运用到课堂的学习培训、校本课程研发性课程以及实践研发性课程等方式,让老师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和岗位,不断地拓展自己,成为一位复合型教师。有了创新型的老师才能积淀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素养,培养出有创新人格的学生。
在学校博艺楼二楼互联网+教室里,二年级的同学们正在上以《春桃飘香映清明》为主题的美术课,与他们在线同步上课的还有贺兰县金山小学以及灵武市六小两所学校的同学,实现了同一时间、同一老师、同一资源的互动联通,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
“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二十四节气学科融合课程,使老师们充满巧妙与创意的讲义走进了本是枯燥的课堂,妙趣横生的大自然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