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3月27日电(记者魏董华、殷晓圣)摄像头“巡逻”,可自动识别火焰和安全帽,物联网数控中心实时监控施工现场,能“思考”的云平台系统……27日,记者走进杭州钱塘江畔一座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智慧工地”,探访建筑工地里的“黑科技”。
记者走进工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实名制闸机,该通道只能识别有专属“身份证”的人员。项目经理刘伟说,该系统主要用于规范工人管理,全盘掌握在场工人身份、出勤数量等信息。
门口处一台特殊显示屏幕引起记者注意。“这是最新的AI安全识别技术,利用摄像头在工地上‘巡逻’,具有安全帽识别、火焰识别等功能。”刘伟说。
记者看到了号称工地“千里眼”的物联网数控中心。设备监控、水电监控等10余个监测子系统的后台集中在这里,坐在电脑前便可掌握工地现场实时状况。
“智慧工地”不仅有“千里眼”,还有“顺风耳”。项目的消防烟感报警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室内烟雾浓度,一旦超标,对应的指示灯就会亮起。还有现场扬尘噪音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分析气象参数、扬尘参数、噪音值等环境数据。比如,扬尘超过阈值就能“唤醒”喷淋设备,给工地降尘;智能水电监测子系统能准确定位漏水、漏电位置。
作为270多米的超高层地标建筑,施工难度和精度自然要高上几分。记者在塔吊驾驶舱内看到,内部装有显示器,能清楚看到塔吊吊钩。刘伟介绍,每台塔吊像飞机一样都有一个“黑匣子”,能记录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劳动数据,还能通过全景摄像头关注周边塔吊的运行轨迹,一旦离得太近就会强制“刹车”。
“以前和司机的隔空交流非常不方便,现在他能自己看到吊钩,吊材料的速度更快,还更安全。”塔吊指挥王大姐说。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还定制了一套能“思考”的云平台系统,被称为“工地大脑”。项目技术总工向军介绍,工地大脑将人员、设备、物料、安全、质量、进度等8项要素集于一体,像“战斗指挥部”,能分析局势,能发号施令。
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建三局承建,272米的高度被视为杭州的城市新地标。“‘智慧工地’将是未来建筑施工行业管理的大势所趋,也是推动建筑施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建三局三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陈省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