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2日电 (记者王浩)3月22日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第一天,水利部确定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当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介绍,水利部大力推动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全国用水总量基本保持平稳,2020年能够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的目标。
魏山忠介绍,通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据介绍,水资源各项管控目标顺利实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安全保障。与2012年相比,2017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3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2.9%,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16提高到0.548,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63.5%提高到76.9%。
魏山忠说,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推进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十三五”以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505万亩。
“在高校开展节水,大有可为。”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许文海介绍,高校用水量较多,可在高校开展合同节水管理等节水模式。
华北地下水超采问题备受关注。魏山忠说:“华北地区是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4%。每年华北地区超采55亿立方米左右,其中京津冀地区超采34.7亿立方米。”为此,《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提出,以京津冀地区为治理重点,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到2022年,京津冀地区在正常来水情况下,实现年均压采地下水25亿—26亿立方米,2/3地区实现采补平衡。到2035年,全面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超采亏空水量逐步填补。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杨得瑞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具备向华北地区补水的条件。2018年,实施了河北地下水回补试点,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当地水库向滹沱河等3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已经累计补水8.8亿立方米,长期干涸的河流重新焕发生机,沿线地下水水位回升明显。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3日 03 版)